100%

1月20日 《红楼梦》里的坏男人 周思源

 主讲人简介:

  周思源,1938年4月生,浙江杭州市人。1957年毕业于无锡市第一中学,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红楼梦学刊》编委,中国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理事。

  主要从事小说创作、《红楼梦》及古代小说研究,现当代文艺批评、中国文化研究。著有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文明太后》上下卷(南海出版公司2004),《红楼梦魅力探秘》、《红楼梦创作方法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1998等),主编书籍十余种,在41种报刊上发表红学、美学、史学、文化学、文艺评论等学术性文章100余篇,主要有:《质疑康雍乾“盛世”》、《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大观园为什么没有原型》、《论鲁迅对<孩儿塔>的评价》。

  在北京大学、中央电视台、中国现代文学馆、鲁迅文学院、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国家电台等国内外场所多次做学术报告,主要有《说不尽的〈红楼梦〉》、《〈红楼梦〉的创作方法》、《大观园为什么没有原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红学热点》、《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从〈水浒传〉谈现代企业管理》等,应中央电视台8套、10套、12套等频道邀请多次参与策划与点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内容简介:

  说起《红楼梦》里的坏男人,许多人会如数家珍,列出一长串名单,从荣宁二府的主子奴才们,到封建官场的大小官宦们,不一而足。曹雪芹为什么会在《红楼梦》中安排如此之多的坏男人?他的创作意图是什么?曹雪芹又是如何刻画这些既符合人物的自身身份,又为作品的创作服务的坏男人的?

  让我们先从《红楼梦》中的一个“坏男人中的坏男人”--贾珍说起。说贾珍是《红楼梦》里坏男人中的坏男人,一点不为过。作为宁国府的长孙,人品极差的贾珍利用他是荣宁二府贾氏家族现任族长的特殊身份,做尽了坏事。就是这样一个坏男人,在儿媳妇秦可卿死后却有着极为反常的表现。那么,贾珍的异常表现都有哪些?在他这种反常表现的背后会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曹雪芹如此刻画坏男人贾珍的目的又是什么?

  在《红楼梦》的坏男人中,贾雨村无疑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小说第一回贾雨村就作为结构性人物粉墨登场,并通过他的名字体现曹雪芹“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处有还无”的创作原则。那么曹雪芹是如何刻画贾雨村这个坏男人的?对他的刻画,与贾珍有何不同呢?有了一个非常出色的上场和相当不错的中场的贾雨村,在封建官场的昏暗污浊中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堕落的?

  (全文)

  《红楼梦》有一个另外的书名,叫《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除了正册十二位女性以外,还有副册十二位、又副册十二位,还有三副、四副,所以《金陵十二钗》正、副、又副、三副、四副,加起来就是60位女性,这还不算贾母、王夫人等不在十二钗内的女性。所以《红楼梦》这部书,它是一部主要写女人的书,它里边的女性的角色比男性多。有一个现象很值得注意,就是女人中的坏人的比例比较小,比如这个女性当中,坏的只有赵姨娘、马道婆、王善宝家的、秋桐、夏金桂等那么几个,这些人一般讲地位都比较低。但《红楼梦》当中坏男人的比例比较高,你像贾珍、贾赦、薛蟠、贾雨村这些人都不好,这些人而且地位都比较高,净是主子、大官,这个现象很值得注意。为什么呢?因为《红楼梦》它是一部歌颂女性的小说,反映了曹雪芹对以男性为中心社会的失望,他要通过这部小说“为闺阁昭传”,就是“颂红”,他希望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能够为女性施展才干提供一个平台,就是说男人要“怡红”,怡红公子嘛,怡红院,但是最后,这些女性在这个社会当中,她们命运都很悲惨,所以,“悼红”。曹雪芹在悼红轩中,创作和修改这部小说。

  《红楼梦》当中这些坏男人,我们应当怎么看呢?曹雪芹并没有把他们写得一团漆黑,一无是处。这点在曹雪芹创作《石头记》的时候,他的亲友脂砚斋等人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就注意到了曹雪芹和通常的这种小说里头把人写得一无是处。他说我“最恨近之野史”,野史有两种说法:一个解释,就是说它相对官方修的正史,民间写的那些历史就是野史;还有一个用法,野史就是指小说,在这个地方就是指小说。脂砚斋他说我最恨近来那些野史“恶则无所不恶”,如果把这个人写坏了,那就是坏得一塌糊涂,没有一点不恶的。“美则无一不美”,他说“何不近情理如是耶”,怎么那么不尽情理到这种地步?鲁迅也说过,鲁迅他说,他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里边讲,他说《红楼梦》的价值是在中国小说当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它最重要的是在什么地方呢?它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没有什么遮遮掩掩的,故意要这样的,他说和以前的小说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个传统写法,打破之一,就是对坏男人和坏女人的写法。

  坏男人之一--贾珍

  贾珍这个人,凡是读过《红楼梦》的印象都非常坏。确实,贾珍玩弄女性远近闻名,甚至连他的酒肉朋友薛蟠对他都不放心。他知道贾珍这个人素来是在女人身上下工夫的,他就怕贾珍利用这个机会见到香菱什么的来勾引她,你看这个贾珍就坏到这种地步。贾珍当然最突出的是在对儿媳妇秦可卿的这个事情上,我们重点来看一下。

  贾珍在秦可卿之死的问题上,可以说是表现反常,极其丑恶。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他:

  第一,他极度悲痛。悲痛到什么程度呢?悲痛到“哭得泪人一般”,不停地哭,不停地流泪,而且悲痛到了生病了,病得连路都走不动了,要拄拐棍了,贾珍那时候岁数不大呀,贾珍那时候也有三十多岁,顶多不超过四十岁,怎么能悲痛到这个程度?当然了,一个非常出色的儿媳妇去世,公公悲痛也在情理之中,可是悲痛到这种地步,可就不正常了。当然了,这个表现出他的丑态,所以脂批在他表示悲痛,哭的泪人那个地方批了一句话,他说“可笑,如丧考妣”,就好像死了父母一样。他说,“此作者刺心笔也”,这是曹雪芹用那个笔扎他的心,就是说讽刺到极点,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贾珍这个丑态他表现为不惜一切代价,为秦可卿大办丧事。大家劝他说你不要过于悲痛了,商议还是怎么办丧事吧,贾珍不是说了吗,他说“如何料理呀,不过尽我所有罢了”。在这个地方有一条脂批,他说“尽我所有为媳妇”,就是为儿媳妇办丧事“是非礼之谈”,这是不符合这个礼仪的,不符合规矩的。贾珍在办秦可卿丧事的时候,是极尽奢华,当时不是为了要买一副比较好的棺木嘛,看了好几副上等杉木都不满意,后来薛蟠提供了一个线索,说我们那儿有一副非常好的樯木,原来是一位老亲王预定的,后来老亲王出了事,这副棺材的木料就搁在那个地方,那真是一千两银子也买不来的,结果贾珍就把它要来了,贾政就劝他说,像这么好的东西,一般的人可能享用不了,但是贾珍根本不听,这个地方书上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贾珍为什么不听?他说“恨不能代秦氏去死”。为了把这个秦可卿的丧事办得更风光一些,不仅给她花重金买了这一副原来是亲王用的棺木,而且怎么呢,还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给贾蓉捐了一个龙禁尉,那是五品,这样一来呢,秦可卿就成了五品龙禁尉的夫人,就有了一个封号了,那当然就很风光了,所以说“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嘛。这个一千二百两银子可不是一个小数,在曹雪芹生活的那个乾隆年间,在北京城买一所大的宅院只要五六百两银子,那么咱们就可以算出来了,你现在在北京城你要买一个大院,怎么着也得个四五百万,你想这是两个院子的钱,也就是说花一千万,当然了这个地方也表现出贿赂卖官,当然了,贾珍在秦可卿的问题上,还有一些其他的丑恶表现,我们就不一一说了。

  可是我们如果换一个视角,在秦可卿之死的问题上,贾珍这种反常的表现他除了丑恶以外,是不是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另外的信息呢?我们想一下,他是不是表现出贾珍的某些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情感呢?

  从现在我们看到的正式的通行本里面,秦可卿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少妇,所以她的死贾府上上下下都感到非常惋惜。她为人极好,脂批里面就写到,就是说如果说秦可卿不是对别人那么好的话,大家的口碑,对她不会那么好,一个,她是为人好;第二点,秦可卿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女人。她托梦给王熙凤,交代两件后事,就充分表现出她的远见卓识。

  秦可卿这样一个少女她和贾珍这个关系问题上很明显她是被迫的,而且这个事情发生得比较突然,所以她突然一下就病倒了,而且精神压力极大,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事她既摆脱不了贾珍的纠缠,她又没有办法跟别人揭露,因为这个对家族的名声来讲损害太大,所以秦可卿处于两难的境地,这就是她对王熙凤说的,“治得好病,治不了命”。显然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发生了一件突然的事情,这个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被贾珍的妻子尤氏发现了。所以秦可卿的病情就突然大大加重,而且在那种情况下,就是说秦可卿突然悬梁自尽,所以秦可卿死得很突然。当时,小说写到,“彼时”,那个时候,“合家皆知”,全家都知道了,“无不纳罕”,都奇怪,没有不感到奇怪的,“都有些疑心”,这个地方脂批写到,他说“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之事”,就是“无不纳罕”,大家都觉得奇怪,怎么这么好的一个小主人的妻子,突然上吊自杀了?都有些疑心,这个疑心,这种就是属于脂批里面讲的“不写之写”,他没有具体写,可是让读者去猜测,去把那些蛛丝马迹联系起来,然后自己去加以推理、连接,得出正确的结论,“都有些疑心”,这个疑心的对象显然是贾珍,贾珍显然是一个主要目标。

  我们现在来讲贾珍,贾珍这个人不笨,那么聪明的贾珍难道说,他不会想到他这种过度的悲痛不惜代价为秦可卿办丧事的行为,会加重大家的疑心吗?他会不感到别人对我有怀疑吗?我们还可以再换一个视角,贾珍这么悲痛,悲痛得无法克制,悲痛得生病了,而且恨不能代秦可卿去死,他对秦可卿是不是有一些感情?他跟那种完全玩弄女性的,包括像他玩弄尤二姐、尤三姐是不是还有所不同?他内心深处有没有某种内疚?他是不是有点想通过大办丧事,来减轻一点自己内心的压力,做一种对秦可卿某种补偿?另外,我们知道,和某些男人相比,如果说他们之间有这样一种关系,秦可卿是被迫的,这个男人也有一个像秦可卿这样的类似的情人,一个女人,如果说那个女人死了,有的男人可能会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和她的关系,免得暴露自己,减轻别人的怀疑,可贾珍他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怀疑,这是不是还不太一样?

  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发现曹雪芹在塑造贾珍这个人物的时候,他没有简单化,他写出他内心深处那种很复杂的微妙的情感的变化,这就是脂批里面讲到,他说“借可卿之死,又写出情之变态”,就是感情的那种各种各样的形态。贾珍这种不正常的感情,它是多层次的,是多色彩的,因此这个人物,就显得比较丰满。

  坏男人之二--贾雨村

  贾雨村,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印象都会特别深刻。因为贾雨村有几点特别突出,很值得我们去细细地琢磨。像贾珍、贾赦这些人,一出场就不是好东西,薛蟠,是吧?贾雨村可不是。我们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注意到,曹雪芹在介绍贾雨村的时候,是罕见地介绍了他的姓、名,“姓贾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贾雨村是他的号,后来就是以号行了,籍贯,然后他的家庭出身,他是官宦世家,但是到他的时候,早就没落了,现在的处境,现在处境怎么样呢?穷困潦倒,寄居于葫芦庙内,卖文写字为生,就是给人写个对联,代写个书信,谁家有红白喜事,需要写点什么东西,就靠这个糊口,介绍得非常详细。然后我们再看,这是作者介绍,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什么呢?曹雪芹通过甄士隐的丫鬟娇杏的目光来写出贾雨村这个人他的容貌和服饰,哎呀!贾雨村这个人长得非常漂亮,我们看--“敝巾旧服”,戴着头巾是破的,也可能有窟窿,也可能是补过的,衣服是旧的,“虽是贫窘”,就是一看那生活很贫困窘迫,“然”,但是,“生得腰圆背厚,面阔耳方”,“更兼”,再加上,“剑眉星眼”,眼睛发亮,非常有神,“直鼻权腮”,鼻梁很挺,腮帮着鼓鼓的,你看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大丈夫的形象。曹雪芹是很少写人容貌的,不信咱们就查查,写那么仔细。贾雨村一上场有一个非常漂亮的亮相,京剧里面有亮相,这个亮相还没完。因为只介绍了他的基本情况,这是档案上的情况和娇杏眼中的贾雨村的形象。然后通过他的一首五言律诗“未卜三生愿”,一副对联,还有一首七言绝句,连着三首诗,写出了他的不凡抱负与过人才华,诗是张嘴就来呀!而且这两首诗,一副对联,都表现出他有不凡的抱负,虽然是个穷书生,但是志向高远,具有中国传统文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这种气概。

  接着,他不是跟甄士隐谈起,甄士隐讲像您这么有才的应该是去考试,完了将来做官,为社会做点事嘛。这个时候贾雨村就说起,因为路途很远了,囊中羞涩,路费、行李这些都没钱,结果甄士隐就当场赠送他五十两银子和两套冬衣,我们知道,五十两银子是个很大的数啊,我刚才已经讲了是不是?五六百两银子可以买一个院了。甄士隐给他这么厚重的礼物,我们注意一下,曹雪芹怎么写的?贾雨村接受了这个礼物,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哎哟,乍一看这贾雨村太没良心了,等于现在别人当场给你十万,“略谢一语”,谢谢啊,接着还是吃酒谈笑,要是咱们想的话,怎么也应该感激涕零啊,下跪啊。不,为什么?这反映了贾雨村身上有那种中国文人的骨气,中国文人是重义轻利,不是很看重钱财,所以贾雨村他原来是这样一个人。

  而且还有--娇杏,她不是乍一看这个贾雨村,印象挺好,然后她又回头了两次,一共看了三次,贾雨村误会了,贾雨村因为自己很落魄,在那种情况下,他有种寂寞感、孤独感,他特别需要同情,你别看他很傲气,实际上他有脆弱的一面。一个年轻书生,他也需要爱情啊!他在这儿已经落魄得,已经一两年走不了了,卖文为生,居然现在有那么一个长得挺不错的姑娘连着看了我三次,所以他认为是“巨眼英雄,风尘中的知己”,是不是?另外呢,他不是接受这个礼物吗,甄士隐当时跟他提出来说,说再过几天,大概四天吧,十九那天是黄道吉日,那天你走比较合适,结果第二天早晨一早他就走了,而且交代小和尚跟甄士隐打个招呼,他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你看他不迷信,不容易。在那个社会的时候的读书人不迷信可不容易,是不是,他说读书人不在黄道和黑道,总以事理为要,这个事理为要,用咱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以事业为重,事业为重。结果呢,当然考试中了进士了。结果没经过几年,贾雨村已经升为知府了,知府是从四品,司局级,现在咱们省里头是地区、地级市的市长,这说明他升得相当快,仕途比较顺利。他当了知府以后,他正好在道上见到娇杏,在轿子里面闪过一眼,他马上派人去找,正式求婚,先接来当妾,后来他夫人死了以后扶正。你看一直到这儿为止,贾雨村是读书人当中响当当的正面形象,是不是?长得很帅,有抱负,有才学,而且果然一考就中,重事业、重感情。你说这样的男人,女的肯定喜欢,男的值得学习,是不是?所以贾雨村,曹雪芹一开始给了他一个非常出色的上场和一个相当不错的中场。

  我们看曹雪芹怎么写。他说贾雨村“虽然才干优长”,非常有才干。“未免有些贪酷之弊”。“未免”,怎么就“未免贪酷”?“贪”就是贪污,“酷”就是对老百姓残暴、不仁。“且”,而且。注意这个“而且”有意思,因为前面是主要的。而且,“又侍才侮上”,他仗着自己有才,张嘴就来,就是诗,就是对联,一考就是个进士,仗着自己有才,对上级不尊敬,有时候言语冒犯。“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对他都不满意。“不上一年”,不到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找了个茬,用咱们的话来说就找了个茬,找了个什么茬呢?是不是告他贪污?不是。为什么?因为那时候做官都贪,他不做了官了嘛,他做了官就不免贪酷,你也贪我也贪,我告你什么呀?总算被他上级找了个茬,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什么呢?“生情狡猾,擅篡礼仪”。头一条罪状,“生情狡猾”这个东西是空的。他乱改礼仪,这个就严重了,因为封建社会那个礼仪就表现了严格的等级,因为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就是严格的等级制度。等等。于是,“龙颜大怒,即批革职”,八个字,把这个皇帝给骂了。曹雪芹真了不起,在这儿总共只用了一百个字,就把当时的官场从贾雨村到他上司,到他的同级,一直到皇上,都给骂了。也就是说当时那个社会,当时那个社会就是我们一直到现在还是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曹雪芹早说了,那是什么盛世?那是末世。是不是?腐败透了,只要做官就贪污,所以他做了官他就不免贪污,“未免贪酷”,就欺压老百姓,你看看《红楼梦》里头有几个好官?所以,就是像贾雨村这么优秀的读书人,在当时那样腐败的土壤中,他也免不了受到腐蚀而变质。他之所以被革职,被他的上司参了一本,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违反了封建社会为官之道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他把那个最重要的秘诀他没学到手。在封建社会做官,最重要的就是听话,听上司的话,上司喜欢你,你这个官就保得住,你就能升;不喜欢你,你就下台,你就走人,甚至坐牢。所以“未免”这两个字真是春秋笔法,力重千钧,我读第一遍第二遍的时候我都没注意。像这样的,就是用词用得非常准确、非常有分量、非常用讲究的地方,《红楼梦》里边比比皆是。

  我们现在再说贾雨村。贾雨村这时候他还没有彻底变坏,也就是说,贾雨村被腐蚀的过程并没有结束,还没有结束。他被革职了,之后他就把家眷送回老家,自己云游天下,然后到了扬州,就到了林黛玉家,当老师,成了林黛玉的启蒙老师,一个偶然机会,后来谈起,听说这个消息,林如海写了封推荐信,贾雨村就护送林黛玉进京,同时带了林如海的介绍信,找了贾政。林如海当时是巡盐御史,巡盐御史是四品官,司局级,贾政是工部员外郎,工部是管建筑管水利的,员外郎是副司长,也都是四品官,结果他们俩保举。你看这个地方写的,曹雪芹写得真好,“轻轻谋了一个副职的候缺”,很容易。按说他过去由知府革职为平民,也不重新审查审查,这人到底怎么样,是不是?官复原职。所以曹雪芹在这个地方用“轻轻”二字,把当时那个社会朝廷任命官员那个制度的腐败,刻画得入木三分。

  贾雨村到应天府上任以后,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是冯渊的命案。曹雪芹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非常地细致,笔墨极其简略,他就通过几个细节把贾雨村人性的蜕变过程,他的心理活动,很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当贾雨村听说冯家的仆人说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做主的时候,他不禁大怒,拿起那个签就要发签拿人,要抓凶手,结果旁边一个门子,使个眼色,嗯一下,贾雨村马上就宣布退堂,我们看,曹雪芹写的是:

  “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只得停了手,即时退堂,至密室,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服侍。”

  我们知道门子是个最普通的衙役、一个差役,地位他是最低的,怎么这个门子使个眼色,哼了一下以后,他马上就会,就只能停了手啊?这说明贾雨村确实是接受了经验教训了。他上回当知府的时候,吃的亏就是因为没有伺候好上司,在官场里边听上司的话是最重要的。这个门子本人虽然地位很低,但是他既然敢在堂堂知府大堂之上,给我使眼色,此人必有来历,他不是有过硬的后台,就是他肯定掌握很重要的信息,他怕我这个新上任的知府吃亏。所以贾雨村他是接受上回的教训,不仅不能得罪上司,官场里面有些各色人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得着。果然,这个门子拿出了护官符,下面当然了就是这个葫芦案了。到这个时候,贾雨村这个人性的蜕变,由一个非常优秀的好男人向一个无恶不作的坏男人的蜕变,就彻底完成了。

  贾雨村这个人他的一生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某些读书人的一个完整的经历,这个经历呢,就是苦读、赶考、高中、为官、革职、复出、高升,最后枷锁扛、获罪,就是一个读书人,做了官,最后获罪,属于这种类型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贾雨村身上体现出来了。这个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转折点就是贾雨村为官,就是他中了进士以后做官那个时期,在这个时候一个本来非常优秀的,才华出众,胸怀大志,颇有骨气,本来完全可以为社会、为百姓做一些好事的这么一个大丈夫,在肮脏的官场当中逐渐地被腐蚀,终于成了一个社会的祸害,成为一个徇私枉法、人性泯灭、恩将仇报的大坏蛋。所以贾雨村这个形象,他本身的意义固然值得我们思考,但是更重要的是表现出曹雪芹并没有把批判的矛头停留在个人的品质上,而是把矛头指向了当时那个末世社会,就是说在这样的社会里面,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分子,比如说以贾宝玉为代表的这些优秀分子,他本来是有可能补天的,他有补天之材,但是没有补天之命。就是说一方面它限制了扼杀了这些优秀分子的发展的道路,堵塞他们的道路;另一方面,它腐蚀了本来一些同样非常优秀的读书人,使他们成为腐败土壤中的一部分。所以曹雪芹他在写所有这些人物当中,他都很明确地把矛头指向了这个末世社会,告诉大家这样的社会,它必须灭亡,它应该灭亡。它只有灭亡,整个社会才能新生,大家才会有希望。

  好,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